

行业新闻
2012年11月第1周国内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周评(10月29日—11月4日)
时间:2012年11月12日
(一)形势综述
1.2012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中国统计信息网11月1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2012年10月PMI指数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提升:生产指数为52.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是2012年5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9.2%,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4.3%,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
点评:10月PMI为50.2%,这是该数据连续两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后,再次恢复到制造业扩张的水平,作为判断经济未来形势的一个重要指标,PMI重上“枯荣线”,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收缩阶段可能已经见底,加大了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从分项指标来看10月的新订单指数回升与生产指数双双上升,也预示经济出现回暖迹象。
2.2012 年9 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0月31日消息,2012年前九个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9月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较上月略有减少,10年期以上债券发行比重有所上升;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量有所减少,回购量略有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小幅上升;现券交易活跃,银行间债券指数小幅下跌,交易所国债指数小幅上升。9月份,上证指数略有走高,成交量略有增加。
3.周小川: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不断开创金融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一书所序。周小川指出,以史为鉴,抚今思昔。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领域和中央银行的各项工作,努力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奋力夺取金融事业新的胜利,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4.周小川驳斥“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论。中国新闻周刊11月2日消息,近日,周小川在他新作《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中驳斥了“货币超发导致物价上涨论”。周小川指出,在中国“货币超发”这个说法,接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所谓“非经济发行”的概念。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很快就超过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即所谓“货币超发”。但实际上,货币供应不仅是满足实物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所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与中央银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5.金琦:牢记历史 把握未来 在党的领导下谱写金融发展新篇章。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2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金琦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作序时指出,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经济仍处于再平衡和调整过程之中,我国仍处于改革攻坚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要求金融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忠诚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谋金融发展之道,举金融兴国之策,走金融强国之路,为国家和民族求富强,为百姓和社会谋福利,谱写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6.潘功胜副行长出席“中国拉美微型金融与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2日消息,2中国人民银行与泛美开发银行联合在海口市举办“中国拉美微型金融与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0月31日举行了欢迎仪式。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出席并致辞。潘功胜指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是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与泛美开发银行签署联合融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深化双方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介绍中国经验时,潘功胜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支持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潘功胜提到,近年来国际小微金融领域在技术和服务模式上都有突破性变化,小额信贷在盈利模式、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以及监管方式上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国际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增长。
7.金融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4日消息,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组织召开金融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电视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精神,部署了金融业下一步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指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标志性工作,对内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外影响到我国国际形象,是国家的承诺和战略要求。金融业是我国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领域,金融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对做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8.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发布。中国证券报11月3日消息, 财政部日前发布《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培育5家左右年收入超过10亿元、20家左右年收入超过5亿元的特大型资产评估机构。《规划》指出,资产评估行业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熟悉和掌握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现代金融业务,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财政部门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强化资产评估行业监管,为行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9.发改委:企业发债需报送征信记录。中国证券报10月30日消息,发改委29日通知要求,今后各地发改部门向发改委转报企业发债申请前,需向征信服务机构调取申请发债企业的征信记录或信用报告,并将相关材料转报发改委。已向发改委转报发债申请但尚未核准的,需及时补报征信记录。这是近两年来发改委第三次就防范企业债风险发出通知,也是我国债券发行首次需要附加征信报告。
(二)货币政策
1.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2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根据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满足银行体系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稳定。
2.2012年10月29日—2012年11月2日公日央开市场操作情况。
表1 本周回购操作情况
时间 |
品种 |
期限 |
交易量 |
中标利率 |
11月1日 |
逆回购 |
14天 |
1150亿元 |
3.45% |
11月1日 |
逆回购 |
7天 |
580亿元 |
3.35% |
10月30日 |
逆回购 |
28天 |
1050亿元 |
3.6% |
10月30日 |
逆回购 |
7天 |
2900亿元 |
3.35%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研网整理
表2:近期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资金情况(亿元)
时间 |
央票到期量 |
正回购到期量 |
逆回购到期量 |
逆回购操作量 |
净回笼量/净投放量 |
10.29-11.02 |
100 |
-- |
1990 |
5680 |
3790 |
10.20-10.26 |
190 |
-- |
4050 |
3160 |
-700 |
10.15-10.19 |
100 |
-- |
3370 |
1060 |
-2210 |
10.8-10.12 |
100 |
-- |
1700 |
3240 |
1640 |
9.22-9.29 |
20 |
-- |
1070 |
4700 |
3650 |
9.15-9.21 |
10 |
50 |
1400 |
2350 |
1010 |
9.8-9.14 |
100 |
150 |
1650 |
1320 |
-80 |
9.1-9.7 |
30 |
200 |
2100 |
1350 |
-520 |
注:+表示净投放–表示净回笼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研网整理
点评:本周央行逆回购操作继续放量,共向市场投放资金5680亿元。其中,周二公开市场则共进行了3950亿元的逆回购,创下单日新高;周四公开市场共进行总额1730亿元逆回购操作。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990亿元,创下单周到期量新高,同时本周到期央票规模100亿元。至此,公开市场逆转了前两周的净回笼格局,实现净投放3,790亿元人民币,创单周纪录新高。
在近期外汇占款显露增长势头,临近年末又将迎来财政存款投放,资金面本身补给因素较多,以及经济企稳回升亦将带动通胀抬头等背景下,预计年内央行出台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央行仍将倚重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进行灵活调控。本周为缓解10月财政存款上缴高峰等造成的资金面困局,央行当周逆回购操作放量驰援,彰显央行维稳态度。
(三)外汇管理
1.中国不是国际“热钱”避风港。金融时报10月31日消息,受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热钱”已经在东南亚以及香港活跃近一个月。有市场人士担忧,“热钱”通常以香港为跳板进入内地,因此当香港市场囤积大量“热钱”的时候,下一个目标也许就是中国内地。对此,业内专家明确表示,中国不是国际“热钱”的避风港,内地不会成为“热钱”下一个攻击的目标。首先,美国QE3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影响有限;其次,在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再次,中国目前存在资本管制;最后,“热钱”往往会涌入存在资本泡沫的地方,而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经济增长泡沫。
2.截至2012年11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图1: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2:近期(10.22-11.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研网整理
点评:本周人民币汇率结束前几周的持续走升,整体呈现一定的贬值格局。五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涨跌互现,其中,第一、三个交易日人民币走升,第二、四、五个交易日贬值。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2日)较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0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35个基点,对欧元中间价贬值1个基点,对日元中间价升值5个基点,对英镑中间价贬值46个基点。
国际市场,美国就业和消费者信心数据指向美国经济复苏,支撑美元的上行趋势,非美货币走势不一,人民币中间价略微回调。
国内市场,10月以来,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利好因素的支撑下,人民币汇价预期由跌转升,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1%,本周,人民币对美元依然保持坚挺,但升值压力有所减缓。在前期人民币汇率连续高涨的背景下,联系到近期热钱涌入香港,并有部分游资借道香港,涌入内地,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防范热钱涌入至关重要。